作者: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2-05-08 09:47:21 浏览次数 :122
1.1.1 力学性能控制方面的难点贵阳球墨铸铁管
钒是较强的碳化物形成元素, 其在凝固界面前的液相中富集而形成成分过冷区。钒提高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, 共晶碳含量相应降低。钒对球墨铸铁碳化物生成倾向的影响比铬能力更强, 资料显示: 在实验状态下, 同样成分的球墨铸铁试样, 不加钒时无白口, 加钒0.12%及0.24%的白口深度分别增加到6 mm和13 mm。
依据大量的生产数据分析得出结论: 当球化铁液中钒含量≥0.05%时, 铸态管材中的珠光体和渗碳体含量就会大幅度增加。低温石墨化退火对消除钒的影响作用不明显, 往往退火后的组织中珠光体含量仍>35%。贵阳球墨铸铁管
钛是碳化物形成元素, 钛的分配系数很低, 90% 以上的钛原子偏聚于液相, 在界面前沿产生成分过冷区。钛与碳在较高温度下化合成TiC, 其弥散分布于基体, 硬度高。钒钛碳氮化合物硬度更高 ( HC1200~ 1600) 。
考虑到微量元素的联合作用, 当钒和钛含量都较高时, 控制 ( 钒+钛) ≤0.10%。贵阳球墨铸铁管
金相组织的控制上不追求过高的铁素铁含量, 理想的珠光体含量为25%~35%, 尽可能将伸长率控制在8%~ 10%。但通过低温石墨化退火使珠光体分解, 获得铁素铁的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 要高准确率的精确控制珠光体数量还有一定难度。首先: 石墨数量、尺寸、分布状态对奥氏体分解出铁素铁有明显影响, 石墨球细小、数量多、弥散化分布, 碳原子向石墨扩散的距离短, 有助于形成较多的铁素体。